guānzhì

冠豸


拼音guān zhì
注音ㄍㄨㄢ ㄓˋ

冠豸

词语解释

冠豸[ guān zhì ]

⒈  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⒉  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引证解释

⒈  戴豸冠。豸冠,即獬豸冠,古代御史所戴的帽子。

唐 白居易 《见萧侍御旧山草堂诗因以继和》:“臺中 萧侍御,心与鸿鹤同,晚起慵冠豸,闲行厌避驄。”
明 方孝孺 《张文敏画像赞》:“使之正色立朝,簪笔冠豸,庸邪当破胆而潜遁。”

⒉  指担任御史之类的官吏。

唐 孟郊 《寄院中诸公》诗:“冠豸犹屈蠖,匣龙期剸犀。”

分字解释


※ "冠豸"的意思解释、冠豸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今年的国庆节,秋高气爽,是外出旅游的好时节,我们一家人坐飞机到福建连城县,在一位大胡子叔叔的陪同下,我们游玩了当地的冠豸山、九龙湖、培田古民居和石门湖等名胜风景,一路上非常开心。


AI解释


词语“冠豸”的意思:

“冠豸”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一种鸟类,学名为“白冠长尾雉”,因其头顶有白色羽毛像冠,尾巴长且翘起,故得名。在古代文学中,有时也用来比喻有才华、有德行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冠豸”的解释为:“冠,鸟名,头上有冠,尾长,似雉。豸,音至,鸟名,即冠也。”

出处:

“冠豸”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周南·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雎鸠”即指冠豸。

同义词:

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出类拔萃

反义词:

平庸无奇、默默无闻、碌碌无为

相关词语:

鹤立鸡群、独占鳌头、脱颖而出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冠豸”在网络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被用来形容有才华、有德行的人。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学者在学术界的成就如同冠豸,独树一帜,赢得了广泛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