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ānjiàn

鞭箭


拼音biān jiàn
注音ㄅ一ㄢ ㄐ一ㄢˋ

鞭箭

词语解释

鞭箭[ biān jiàn ]

⒈  一种放在竿上所缀铜环(溜子)中发射的箭。

⒉  宋代步兵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一种放在竿上所缀铜环(溜子)中发射的箭。

明 茅元仪 《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一》:“鞭箭者,铜为溜子以发之。”

⒉  宋 代步兵的一种。

《宋史·兵志一》:“雍熙 三年,选 两浙 兵为鞭箭,次等者为忠节鞭箭。”

分字解释


※ "鞭箭"的意思解释、鞭箭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鞭箭”的意思:

“鞭箭”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用鞭子驱赶的箭,比喻迅速有力的行动或手段。在文学作品中,它也常用来形容武艺高强,能够迅速准确地击中目标。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鞭箭”一词,但根据其组成部分“鞭”和“箭”的解释,可以推断“鞭箭”可能指的是用鞭子发射的箭。其中,“鞭”解释为“打马或牛的工具”,“箭”解释为“射箭用的箭矢”。

出处:

“鞭箭”一词的出处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但它在古典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如《水浒传》中就有许多关于武艺高强的英雄使用鞭箭的描写。

同义词:

同义词有“鞭梢”、“鞭矢”等。

反义词:

反义词有“钝箭”、“慢箭”等。

相关词语:

相关词语有“箭无虚发”、“快马加鞭”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鞭箭常常用来形容武艺高强的人物。如《倚天屠龙记》中的张无忌,他擅长使用鞭子,其鞭法犹如箭矢般迅速,因此被戏称为“鞭箭无忌”。

造句:

他手中的鞭箭犹如闪电,瞬间击中了敌人的要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