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使

词语解释
大使[ dà shǐ ]
⒈ 一国政府派往另一国政府的最高一级常驻外交代表,全称为“特命全权大使”
英ambassador;
引证解释
⒈ 奉帝王之命行事的临时使节。后多指特派出巡的大臣。
引《礼记·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毋以封诸侯,立大官,毋以割地行大使,出大币。”
《后汉书·荀彧传》:“臣今当济 江,奉辞伐罪,宜有大使肃将王命。”
《北史·周纪下》:“壬申,幸 同州,遣大使巡察诸州。”
⒉ 唐 制,节度使有节度大使、副大使知节度事之别。大使如由诸王遥领,则以副大使知节度事为正节度。见《新唐书·百官志四下》。
⒊ 事务官称大使。如 元 京都二十二仓之仓大使,内藏各库之库大使。 明 清 多沿用。参阅《续通典·职官八》。
⒋ 一个国家派往另一个国家的最高一级外交代表,通常都有“特命全权大使”衔。由派遣国国家元首任命。大使不仅代表自己的国家,并代表自己国家的元首,享有比其他等级的外交代表更高的礼遇和外交豁免权,可以随时请求驻在国国家元首接见并进行直接谈判。同时,也有尊重驻在国法律、秩序、风俗习惯和不干涉该国内政的义务。
国语辞典
大使[ dà shǐ ]
⒈ 职官名。唐代节度使有大使、副大使之别。
⒉ 地位最高的外交官员。派驻在邦交国,代表国家与一国元首。
例如:「大使代表国家元首,率领使馆人员与驻在国元首或外交部门办理交涉事项。」
英语ambassador, envoy, CL:名[ming2],位[wei4]
德语Botschafter (S)
法语ambassadeur, ministre plénipotentiaire
分字解释
※ "大使"的意思解释、大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经与国会议员磋商并遵照奥巴马总统指示,美方将开始与缅甸互派大使的进程。
2.利比亚驻意大利大使加杜尔说,他的国家也可以处理寻求避难者的请求,否则这些人到了意大利还是会递交避难申请的。
3., 美国驻东京大使馆14日则表示,美国能源部计划向日本运送5个大型不锈钢水箱及1台挂有防护箱的拖车,以帮助福岛核电站转移和储存含放射性的污水。
4.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无不悲愤填膺。
5.有关官员说,星期三在萨那的袭击事件中,那枚火箭在载有英国驻也门大使馆第二把手的一辆汽车附近爆炸,导致汽车受损,还有三名路人受伤。
6.巴西警告洪都拉斯临时政府不要攻击其驻特古西加尔巴大使馆。目前,洪都拉斯被罢免总统塞拉亚正在巴西使馆内避难。
7.在国庆节招待外交使节团的宴会上,各国大使夫人个个珠光宝气,光彩耀目。
8.典礼当中,商学院院长何顺文教授向每位大使颁发刻有校徽和学生姓名的金色襟章。
9.廿四位飞跃学生大使戴上簇新的领巾和领带,在特别为他们举行的典礼中合照.
10.心中有民生的女大使让人肃然起敬!傅莹大使,我们敬重您!
AI解释
词语“大使”的意思:
“大使”是指一个国家派驻另一个国家的高级外交代表,通常负责处理两国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事务,是国家的形象代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对“大使”的专门解释,因为“大使”是现代汉语中的词语,而康熙字典主要收录的是古代汉语词汇。
出处:
“大使”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史记·张骞传》中,张骞为汉武帝派遣出使西域的大使。
同义词:
使节、钦差、代表、特使
反义词:
使节、钦差、代表、特使
相关词语:
外交官、外交使节、大使夫人、大使馆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1. 中国古代有“大使西行”的故事,讲述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经历。这个故事反映了古代中国与西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2. 在现代,人们常用“大使外交”来形容国家间的高层交往,如中美、中欧等。
用这个词语造句:
我国驻美国大使表示,将积极推动中美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相关词语
- bù dà不大
- dà lǐ shí大理石
- shǐ rén使人
- dà dōu大都
- luò luò dà fāng落落大方
- dà niáng大娘
- dà yì miè qīn大义灭亲
- dà dòng mài大动脉
- dà dǎ nòng大打弄
- qiáng dà强大
- jiǎ shǐ假使
- dà gū大姑
- dà zhèng大正
- dà nián大年
- dà píng大平
- dà gàn大干
- diàn dà电大
- zhòng dà重大
- tiān shǐ天使
- tǎng shǐ倘使
- dà kǒu大口
- dà shǐ大史
- dà tīng大厅
- dà sàng大丧
- guāng míng zhèng dà光明正大
- dà yuán大员
- dà zhuān大专
- dà huì大会
- dà zhòng大众
- dà huǒ大伙
- dà dōng大东
- dà shà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