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ǐ

征辟


拼音zhǐ bì
注音ㄓˇ ㄅ一ˋ

繁体徵辟

征辟

词语解释

征辟[ zhēng bì ]

⒈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引证解释

⒈  谓征召布衣出仕。朝廷召之称征,三公以下召之称辟。

《后汉书·儒林传下·蔡玄》:“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録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
五代 齐己 《闻沉彬赴吴都请辟》诗:“长讶高眠得稳无,果随徵辟起江湖。”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谢安 初不就徵辟,夫人 刘氏 见家门富贵而 安 独静退,谓曰:‘丈夫不如此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话説自 汉 以前,人才只是举荐徵辟,故有贤良方正、茂才异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闻达之科。”
章炳麟 《箴新党论》:“郭林宗 以在野之士昵邇公卿,虽不应徵辟,终不出於浮华竞名之域。”

国语辞典

征辟[ zhēng bì ]

⒈  朝廷任用平民为官。

《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蔡玄传》:「学通五经,门徒常千人,其著录者万六千人,征辟并不就。」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我在京师里算著征辟的旨意到南京去,这时候该是先生来的日子了。」

分字解释


※ "征辟"的意思解释、征辟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征辟”的意思:

“征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古代朝廷或地方官员征召有才德的人士到朝廷或地方官府任职。在古代,这种征召方式通常是对有特殊才能或声望的人士进行的。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征辟”的解释为:“征辟,召也。谓朝廷征召有德有才之人,以任官职。”

出处:

“征辟”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在《左传》中就有提到“征辟”一词。

同义词:

征召

招聘

邀请

反义词:

拒聘

拒聘

推辞

相关词语:

征聘

邀请

招聘

征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征辟”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不多,但可以提到一个成语“三顾茅庐”,这是指刘备三次征辟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体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德。

造句:

为了选拔优秀人才,政府决定实行征辟制度,广泛征集有志之士加入公务员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