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àn

大佃


拼音dà diàn
注音ㄉㄚˋ ㄉ一ㄢˋ

大佃

词语解释

大佃[ dà diàn ]

⒈  大规模地屯田。

引证解释

⒈  大规模地屯田。

《三国志·魏志·傅嘏传》:“惟进军大佃,最差完牢,兵出民表,寇钞不犯;坐食积穀,不烦运士;乘衅讨袭,无远劳费。”
《晋书·王浑传》:“吴 人大佃 皖 城,图为边害。”
《南齐书·徐孝嗣沉文季传论》:“若夫 充国 耕殖,用殄 羌 戎,韩 浩、枣祇,亦建 华夏 置典农之官,兴大佃之议。”

分字解释


※ "大佃"的意思解释、大佃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大佃”:

意思:在旧社会,指较大的地主或者租佃制度中的大租户。通常是指那些拥有较多土地和佃户的地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列出“大佃”这个词的词条,但从字形上看,“大佃”可以推测其含义可能与土地、租佃有关。

出处:

“大佃”作为一个历史用语,没有明确的出处文献,但与租佃制度和土地所有权有关。

同义词:

地主、大租户、大地主

反义词:

佃农、小佃

相关词语:

佃户、租佃、地租、土地、农奴、农民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大佃”是较为古老的概念,网络上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历史小说或有关租佃制度的描述中,可能会有相关内容。

造句:

在旧时,那个大佃依靠剥削佃户的辛勤劳动,每年都能获得丰厚的地租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