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ǎoshū

草疏


拼音cǎo shū
注音ㄘㄠˇ ㄕㄨ

草疏

词语解释

草疏[ cǎo shū ]

⒈  拟写奏章。

引证解释

⒈  拟写奏章。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效各有机会》:“一日午后偶暇,为草疏,适书人又皆具,既成,视日尚未暮,遂封进。”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李梦阳》:“﹝ 梦阳 ﹞代 韩文 草疏劾 刘瑾,謫 山西 布政司经歷,復摭他事下狱。”

分字解释


※ "草疏"的意思解释、草疏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草疏”的意思:

“草疏”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草率简略。常用于形容文章、书信、计划等简略而不详细。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草疏”没有单独的词条,但从字面理解,“草”通常指草率、草草了事,“疏”指简略、不详细,结合起来可理解为草率简略。

出处:

“草疏”这个词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由两个常用的汉字组成的合成词。

同义词:

草率、简略、草草、疏漏、疏忽

反义词:

细致、详尽、周密、严谨、详实

相关词语:

草稿、疏远、疏忽、疏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草疏”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比如,某个网友在写一篇文章时,因为急于完成,结果写得草草了事,被其他网友称为“草疏之作”。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草率行事的人。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工作繁忙,他写的这份报告显得有些草疏,缺少了一些关键数据。

例句说明:这个句子用“草疏”形容报告写得简略,缺乏细节,符合“草疏”一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