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áixiàng

白象


拼音bái xiàng
注音ㄅㄞˊ ㄒ一ㄤˋ

白象

词语解释

白象[ bái xiàng ]

⒈  白色的象。古代以为瑞物。

⒉  古代的一种杂戏。

⒊  复姓。古有白象先生。见汉应劭《风俗通·姓氏篇下》。

引证解释

⒈  白色的象。古代以为瑞物。

汉 张衡 《西京赋》:“白象行孕,垂鼻轔囷。”
《三国志·魏志·乌丸鲜卑传》“记述随事,岂常也哉” 裴松之 注引《浮屠经》:“始 莫邪 梦白象而孕,及生,从母左胁出,生而有结,堕地能行七步。”
唐 顾况 《杜秀才画立走水牛歌》:“崑崙 儿,骑白象,时时锁着师子项。”
清 黄遵宪 《元朱碧山银槎歌》:“大瓶舁酒四白象,行幕鸣鼓千明驼。”

⒉  古代的一种杂戏。

《魏书·乐志》:“六年冬,詔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造五兵、角觝、麒麟、凤皇、仙人、长蛇、白象、白虎及诸畏兽、鱼龙、辟邪、鹿马仙车、高絙百尺、长趫、缘撞、跳丸、五案以备百戏。”

⒊  复姓。古有 白象先生。见 汉 应劭 《风俗通·姓氏篇下》。

分字解释


※ "白象"的意思解释、白象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而当政府为了短期目标而介入纯私人领域,或是为了保留工作机会而挽救那些旧的集团企业,或是把钱撒在那些昂贵又累赘的“白象”身上时,严重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AI解释


词语“白象”的意思:

1. 指白色的象,特指印度白象,是一种珍稀的野生动物。

2. 用来比喻某个品牌或产品,有时也指某种知名的事物。

3. 在某些地方方言中,指一种白色的象形动物玩具。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白象”条目解释如下:

象,大兽也。其牙长尺余,皮厚数寸,足行泥中,无迹。有黑白二种,黑者多,白者少。象有二角,一角在鼻端,一角在额上。象之形如牛,牙如犀,皮如犀,足如牛。其性温顺,能负重。

出处:

“白象”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如:“西南夷,自滇以西,君长以十数,独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十数,皆氏类也。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皆魑魅也。自夜郎以西,至桐师,与同俗,而居国多,各有都邑,最远至桐师,自桐师以西,至滇,北至叶榆,名为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这里的“白象”指的是印度白象。

同义词:

大象、白象兽、白牙象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相对比的有“小象”、“黑象”

相关词语:

白象牌、白象牙膏、白象山、白象图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白象牙膏”是一个知名的品牌,曾经有一则广告故事,讲述了一个小男孩捡到一只白象牙膏,从此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被广大网友传为佳话,成为了白象牙膏的一个品牌故事。

造句:

1. 他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一头雄壮的白象,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2. 这款白象牌牙膏的广告做得非常成功,几乎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