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逋滞


拼音bū zhì
注音ㄅㄨ ㄓˋ

繁体逋滯

逋滞

词语解释

逋滞[ bū zhì ]

⒈  积压不流通。

⒉  指拖欠的赋税。

引证解释

⒈  积压不流通。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官无逋滞之穀,民无饥乏之虑。”

⒉  指拖欠的赋税。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铭》:“上藉其实,俾统於 洪 ;逋滞攸除,姦讹革风。”

分字解释


※ "逋滞"的意思解释、逋滞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逋滞”的意思:

“逋滞”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事物运行不畅,拖延不前,或者是债务、欠款等未能按时偿还的状态。在具体语境中,它也可以指人因故未能按时到达或完成某事。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逋滞”的解释为:“拖延不前,亦指债务未偿。”

出处:

“逋滞”一词的出处较早,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如《诗经》中就有“逋逃之徒,其何如矣”的句子。

同义词:

“逋滞”的同义词有:拖延、积压、滞留、拖欠、延误等。

反义词:

“逋滞”的反义词有:顺畅、及时、准时、迅速、如期等。

相关词语:

与“逋滞”相关的词语有:滞销、滞胀、滞留、滞纳金、滞缓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故事中,“逋滞”常用来描述某些项目、任务或者经济活动因各种原因未能按预期进行,导致延误或损失。例如,某个公司因为管理不善,导致产品滞销,资金逋滞,最终面临破产的风险。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天气原因,货物在运输途中出现了严重的逋滞,导致客户无法按时收到货物,影响了双方的交易。

示例句子:

“由于政策调整,项目进度出现了逋滞,预计工期将延长至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