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āngchǔ

相杵


拼音xiāng chǔ
注音ㄒ一ㄤ ㄔㄨˇ

相杵

词语解释

相杵[ xiāng chǔ ]

⒈  舂谷时发出的号子声。语本《礼记·檀弓上》:“邻有丧,舂不相。”

引证解释

⒈  舂谷时发出的号子声。

语本《礼记·檀弓上》:“邻有丧,舂不相。”
《史记·商君列传》:“五羖大夫 死, 秦国 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謡,舂者不相杵。”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相谓送杵声,以声音自劝也。”
《宋书·符瑞志下》:“臣不量卑懵,窃慕击壤有作,相杵成謳。”

分字解释


※ "相杵"的意思解释、相杵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相杵”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语,主要意思是指相互敲击、撞击。以下是对这个词语的详细解释:

意思:

1. 相互敲击、撞击。

2. 形容声音相互交织、响亮。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相杵”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根据其字义,可以推测与“相击”、“相撞”等意思相近。

出处:

没有确切的文献记载“相杵”一词的出处,可能源于民间口语或文学创作。

同义词:

1. 相击

2. 相撞

3. 相敲

4. 相碰

反义词:

1. 不相撞

2. 不相碰

3. 避让

相关词语:

1. 相互

2. 敲击

3. 撞击

4. 响亮

5. 交织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目前没有较为广为人知的与“相杵”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造句:

1. 那晚,雨滴和风声在窗前相杵,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2. 两个孩子在公园的滑梯上相杵,发出清脆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