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èshǐ

借使


拼音jiè shǐ
注音ㄐ一ㄝˋ ㄕˇ


借使

词语解释

借使[ jiè shǐ ]

⒈  假设连词。假如,倘若。假设连词。即使,纵然。

引证解释

⒈  假设连词。假如,倘若。

汉 贾谊 《过秦论下·事势》:“借使 秦王 计上世之事,并 殷 周 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犹未有倾危之患也。”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则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
宋 司马光 《论衙前札子》:“借使今日家产直十万者充衙前,数年之后,十万者尽,则九万者必当之矣。”

⒉  假设连词。即使,纵然。

《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和三年》:“刘曜 虽东征,其子 胤 守 长安,未易轻也。借使小有所获,彼若释东方之图,还与我校;祸难之期,未可量也。”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臣疎贱,在闕门之外,朝廷之事不能尽知;借使闻之道路,又不知其虚实也。”
《元史·世祖纪六》:“借使 似道 实轻汝曹,特 似道 一人之过耳,且汝主何负焉。正如所言,则 似道 之轻汝也固宜。”

国语辞典

借使[ jiè shǐ ]

⒈  假如、倘若。

汉·贾谊〈过秦论〉:「借使秦王计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迹,以制御其政,后虽有淫骄之主,而未有倾危之患也。」
《文选·陆机·豪士赋序》:「借使伊人颇览天道,知尽不可益,盈难久持,超然自引,高揖而退,则巍巍之盛,仰邈前贤,洋洋之风,俯冠来籍。」

假使

⒉  即使、纵然。

《元史·卷九·世祖本纪六》:「借使似道实轻汝曹,特似道一人之过耳,且汝主何负焉。正如所言,则似道之轻汝也固宜。」

分字解释


※ "借使"的意思解释、借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借使”的意思:

“借使”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假设条件,相当于“假使”、“假如”的意思。通常用来引导一个假设的情境或条件,表达一种可能性或推测。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借使”并没有直接收录,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借”字表示借助、利用,“使”字表示使用、运用,所以“借使”可以理解为借助某种条件或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

出处:

“借使”作为一个成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如《红楼梦》、《西游记》等。

同义词:

假如、假使、假设、若使、假若、若是、若使等。

反义词:

实际、确实、无疑、必定、必然等。

相关词语:

假设、假定、设想、预料、推测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借使”本身并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可以将其应用到一些故事情节中,例如:

故事情节:小明想向小华借书,但他知道小华很珍惜这本书。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借使自己能帮小华做一件好事,小华就会借给他。

造句:

借使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公园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