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吴质


拼音wú zhì
注音ㄨˊ ㄓˋ

繁体吳質

吴质

词语解释

吴质[ wú zhì ]

⒈  即月中之神吴刚。

⒉  三国魏人,以文名重于时。文帝为太子时,与之过从甚密。见《三国志》本传。

引证解释

⒈  即月中之神 吴刚。详“吴刚”。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吴质 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姚文燮 注引 明 何孟春 《馀冬序录》:“吴刚 字 质,謫月中砍桂。”
元 吴师道 《中秋次同院人韵》:“终宵倚树怜 吴质,何处登楼觅 庾公。”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四》:“倚树思 吴质,吟诗忆 许棠。”

⒉  三国 魏 人,以文名重于时。 文帝 为太子时,与之过从甚密。见《三国志》本传。

唐 许敬宗 《为司徒赵国公谢皇太子寄诗笺》:“无忌 幸从 神武,愧乏 王粲 之才;忝降斯文,益深 吴质 之恋。”

国语辞典

吴质[ wú zhí ]

⒈  人名。(?~西元230)​字季重,三国魏济阴(今山东省定陶县)​人。才学通博,为五官将,文帝时官至震威将军,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与曹丕交谊独厚,时有书札往还。

分字解释


※ "吴质"的意思解释、吴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吴质”的意思:

“吴质”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吴地的特产,特指吴地的丝绸、布匹等物品。后来也泛指吴地出产的各种优质物品。在文学作品中,有时也指代吴地的人物或事物。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未对“吴质”进行专门的解释,但根据字义推测,“吴”指吴国或吴地,“质”指品质、质量,结合起来应是指吴地的优质物品。

出处:

“吴质”一词的出处较难确定,因为在古代文献中,“吴质”更多是作为地名或特产出现,而非独立成词。不过,在《史记》等史书中,有关于吴地特产的记载。

同义词:

吴物、吴产、吴货

反义词:

劣质、粗制滥造

相关词语:

吴郡、吴国、吴越、吴语、吴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吴质”并没有特别著名的故事或典故,但在一些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中,有关于吴地特产的描述,如“吴质衣裳楚楚新”,这里的“吴质”即指吴地的优质丝绸衣物。

用这个词语造句:

“吴质”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以下是一个例句:

“在古代,吴地的丝绸以其独特的工艺和优良的品质而闻名,被誉为‘吴质’,成为当时贵族们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