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帝


拼音yì dì
注音一ˋ ㄉ一ˋ

繁体義帝

义帝

词语解释

义帝[ yì dì ]

⒈  犹假帝。《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如约。'乃尊怀王为义帝。”明杨慎《丹铅总录·史籍·义帝》:“项羽立楚王孙心为帝,以从民望。不曰楚帝,而曰义帝,犹义父义子之称。”明谢肇淛《文海披沙》:“项羽尊怀王为义帝,犹假帝也。”一说,众所尊戴者曰义,故称义帝。见宋洪迈《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

引证解释

⒈  犹假帝。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 使人致命 怀王。一说,众所尊戴者曰义,故称 义帝。见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人物以义为名》。

怀王 曰:‘如约。’乃尊 怀王 为 义帝。”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史籍·义帝》:“项羽 立 楚王 孙 心 为帝,以从民望。不曰 楚帝,而曰 义帝,犹义父义子之称。”
明 谢肇淛 《文海披沙》:“项羽 尊 怀王 为 义帝,犹假帝也。”

国语辞典

义帝[ yì dì ]

⒈  假皇帝。

《史记·卷七·项羽本纪》:「乃尊怀王为义帝。项王欲自立,先王诸将相。」

分字解释


※ "义帝"的意思解释、义帝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


AI解释


词语“义帝”的意思:

“义帝”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尊称,通常用来指称那些有德行、有义气、有道德风范的帝王或诸侯。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用来尊称楚怀王熊心,后来也用来泛指具有高尚品德和行为的君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义帝”条目解释如下:

义帝,楚怀王也。以其有义,故称之。

出处:

“义帝”一词最早见于《史记·楚世家》,描述了楚怀王熊心的事迹。

同义词:

帝、王、君、主

反义词:

暴君、昏君

相关词语:

义士、义士、义行、义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义帝”的一个著名典故是楚汉争霸时期,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楚怀王熊心在位时,曾封刘邦为汉王,项羽为西楚霸王。楚怀王去世后,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展开了激烈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刘邦以“义帝”的名义号召天下,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

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义帝”的传说有很多,其中一则故事讲述了刘邦在楚汉争霸时期,为了争取民心,以“义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命令,要求天下诸侯共同抵抗暴君项羽。这道命令得到了广泛传播,使得刘邦得到了更多的支持,最终成功击败项羽,建立了汉朝。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义帝的仁德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被誉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