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ǒubǎn

手板


拼音shǒu bǎn
注音ㄕㄡˇ ㄅㄢˇ

手板

词语解释

手板[ shǒu bǎn ]

⒈  〈方〉:手掌。

palm;

⒉  (手板儿)体罚用的打手心的板子。

birch;

⒊  见“手版”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手版”。即笏。古时大臣朝见时,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

《晋书·谢安传》:“既见 温,坦之 流汗沾衣,倒执手板。”
《宋书·礼志五》:“笏者,有事则书之……手板,则古笏矣。”
唐 韩愈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清 吴伟业 《赠家侍御雪航》诗:“却拜极言疏,手板指朝贵。”

⒉  亦作“手版”。手本的别名。参见“手本”。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八月初一日得手书,掷还手版,命此后并此去之,敬当如命。”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子谨 递上手版,赶到面前请了个安。”

⒊  手掌。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四:“他的挑战引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拍手, 盛佳秀 的手板拍红了。”

⒋  即戒尺。打手心的板子。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

国语辞典

手板[ shǒu bǎn ]

⒈  笏。古时大臣朝见天子时,用以记事备忘的狭长板子。北周·庾信〈杨柳歌〉:「连钱障泥渡水骑,白玉手板落盘螭。」也作「手版」。

《喻世明言·卷一二·众名姬春风吊柳七》:「以妓为家,将一个手板上写道:『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⒉  手本的别名。参见「手本」条。

⒊  手掌。

分字解释


※ "手板"的意思解释、手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遍布水乡的古桥长途不一,风格各异,有手板石梁,有拱形环桥,还有踏在桥上后吱吱作响的小大桥,桥洞有单孔和多孔的,根据门道的宽度来设定,桥孔一般都是成绩单数。

2.遍布水乡的古桥长途不一,风格各异,有手板石梁,有拱形环桥,还有踏在桥上后吱吱作响的小大桥,桥洞有单孔和多孔的,根据门道的宽度来设定,桥孔一般都是成绩单数。

3.遍布水乡的古桥长途不一,风格各异,有手板石梁,有拱形环桥,还有踏在桥上后吱吱作响的小大桥,桥洞有单孔和多孔的,根据门道的宽度来设定,桥孔一般都是成绩单数。


AI解释


词语“手板”的意思:

“手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1. 指手掌。

2. 指手掌心。

3. 指手掌所拍打或触摸的部位。

4. 指手掌所承受的重量。

5. 亦作“手板儿”,指用手掌拍打。

6. 古代官员在朝会时持的一种小木片,用以记事或备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手板”的解释如下:

手板,手心也。又板,拍也。又手板儿,拍也。

出处:

“手板”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都有使用“手板”的例子。

同义词:

掌心、掌、手心儿、手板儿

反义词:

手背、手背儿

相关词语:

手心儿、手背儿、手心、手背、手掌、手背心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手板”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个与“手板”相关的成语故事——“手板无存”。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讲述的是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盾因为得罪了晋文公,被贬为庶人。赵盾的儿子赵武为了救父亲,用自己手中的手板去打晋文公,最终成功救出了父亲。后来,人们用“手板无存”来形容为了救亲人而不顾一切的精神。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他把手板放在桌上,专心致志地看起了书。

2. 她的手板被烫伤了,疼痛不已。

3. 在古代,官员们常用手板记事,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重要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