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骨


拼音hé gǔ
注音ㄏㄜˊ ㄍㄨˇ

核骨

词语解释

核骨[ hé gǔ ]

⒈  骨骼部位名。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圆形突起。

⒉  泛指突出像核状的骨头。

引证解释

⒈  骨骼部位名。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圆形突起。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足五趾骨》:“趾者,足之指也。名以趾者,所以别于手也,俗名足节,其节数与手之骨节同,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努突者,一名核骨,又名覈骨,俗呼为孤拐也。”

⒉  泛指突出像核状的骨头。此指喉结。

邓友梅 《拂晓就要进攻》:“哨兵没言语,喉头的核骨动了动。”

分字解释


※ "核骨"的意思解释、核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核骨”的意思:

“核骨”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的骨架结构,也可以指骨骼的坚实程度。在现代汉语中,它更多用来形容人或动物骨骼的坚固和结实。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核骨”这个词语,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其含义与骨骼的坚实有关。

出处:

“核骨”这个词语并没有明确的出处,它可能是根据“核”字的本义(即核实、检验)和“骨”字的本义(即骨骼)组合而成的。

同义词:

坚骨、硬骨、骨骼、骨架

反义词:

脆骨、软骨

相关词语:

骨骼、骨肉、骨灰、骨感、骨碌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核骨”并不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或典故,因此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的核骨非常结实,即使经历了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