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ùxué

腧穴


拼音shù xué
注音ㄕㄨˋ ㄒㄩㄝˊ

腧穴

词语解释

腧穴[ shù xué ]

⒈  人体上穴位的总称。又四肢远端部位有五腧穴。见《素问·气穴论》及《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引证解释

⒈  人体上穴位的总称。又四肢远端部位有五腧穴。见《素问·气穴论》及《灵枢经·九针十二原》。

《明史·方伎传·滑寿》:“《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

分字解释


※ "腧穴"的意思解释、腧穴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腧穴”的意思:

腧穴,中医学术语,指人体经络上的特定穴位,是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中用来施术的部位。腧穴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的作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腧穴”的解释为:“腧,通也。穴,孔也。谓经络之孔穴也。”

出处:

“腧穴”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中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

同义词:

穴位、穴道、穴点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与“腧穴”相对的概念有“非腧穴”。

相关词语:

针灸、推拿、经络、气血、穴位疗法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腧穴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的是,在中医文化中,有一个著名的“华佗针灸”的故事。华佗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他精通针灸,能够通过针刺腧穴来治疗疾病。据说,华佗曾用针灸治愈了曹操的头痛病,使曹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中医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腧穴进行针灸,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