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è

燮理


拼音xiè lǐ
注音ㄒ一ㄝˋ ㄌ一ˇ

燮理

词语解释

燮理[ xiè lǐ ]

⒈  协和治理。

⒉  指宰相的政务。

引证解释

⒈  协和治理。

《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
孔 传:“和理阴阳。”
明 唐顺之 《观道士祈雨》诗之二:“巫舞商阳古有之,神灵风雨灌坛时。阴阳燮理输谁力?秪遣儿童颂法师。”
欧阳予倩 《桃花扇》第三幕第一场:“都是相爷燮理阴阳之功。”

⒉  指宰相的政务。

唐 孟浩然 《和张丞相春朝对雪诗》:“不覩丰年瑞,焉知燮理才。”

分字解释


※ "燮理"的意思解释、燮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燮理”的意思:

“燮理”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的是治理、调和、安排得当。它通常用于形容君主或官吏治理国家、处理政务的能力和方式。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对“燮理”的解释为:“燮,和也。理,治也。燮理,调和治理之意。”

出处:

“燮理阴阳”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是古代关于尧帝治理国家的一种描述。

同义词:

调和、治理、管理、安排得当、治理有方等。

反义词:

混乱、失序、治理不力等。

相关词语:

治理、调和、秩序、安宁、稳定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燮理”一词多用于古代文献,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参考《尚书》中关于尧帝治理国家的传说,尧帝以其智慧和仁德,燮理阴阳,使国家安定繁荣。

造句:

这位新上任的市长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成功燮理了城市的各项事务,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