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ì

税邑


拼音shuì yì
注音ㄕㄨㄟˋ 一ˋ

繁体稅邑

税邑

词语解释

税邑[ shuì yì ]

⒈  犹食邑。卿大夫的封地。

引证解释

⒈  犹食邑。卿大夫的封地。

《商君书·境内》:“故爵大夫就为公大夫,就为公乘,就为五大夫,则税邑三百家。”

分字解释


※ "税邑"的意思解释、税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税邑”的意思:

“税邑”是指古代对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征收赋税和劳役的地方。在古代,国家将土地分给官吏或豪族,由他们负责管理和征税,这样的地方就称为“税邑”。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税邑”条目的解释如下:

税:取也,言取其财也。邑:城也,言城内之地也。税邑,即征税之地。

出处:

“税邑”一词的出处较难确定,因为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广泛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在《汉书·地理志》中就有提到“税邑”一词。

同义词:

税地

税区

赋税之地

反义词:

无税之地

免税区

相关词语:

税收

赋税

劳役

地方官

豪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税邑”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与它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与税收和土地管理相关的故事,如《水浒传》中宋江起义的故事,其中就涉及到对税邑的反抗。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地方官需要负责管理好自己的税邑,确保税收和劳役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