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 zhèng
注音ㄌ一ˇ ㄓㄥˋ
繁体禮正
⒈ 谓礼仪之正道。
⒈ 谓礼仪之正道。
引《汉书·贡禹传》:“昭帝 幼弱, 霍光 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臧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瘞臧之。”
晋 张华 《女史箴》:“性之不饰,或愆礼正。”
词语“礼正”的意思:
“礼正”指的是礼仪的规范和正当,强调在行为和言语上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礼”字解释为:“敬也,事神致福也,礼之用,和为贵;正也,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而“正”字解释为:“正者,正其不正,使之归正也。”因此,“礼正”在康熙字典中的含义可能与遵守礼节的正当性有关。
出处:
“礼正”作为一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可能是对“礼”和“正”两个字的合理解释。
同义词:
礼仪
礼节
正派
正直
反义词:
无礼
放肆
不正
偏颇
相关词语:
礼仪之邦
礼仪规范
正派作风
正直人格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礼正”本身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典故或网络故事,但它可能与古代的礼仪文化、君臣之道、社会规范等相关。例如,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礼之用,和为贵”,这里的“礼”就包含了“礼正”的含义。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的宴会上,他始终保持礼正之风,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