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ng

膺俞


拼音yīng yú
注音一ㄥ ㄩˊ

膺俞

词语解释

膺俞[ yīng yú ]

⒈  亦称“膺中俞”。

⒉  中府穴别名。

引证解释

⒈  亦称“膺中俞”。中府穴别名。参见“中府”。

《素问·水热穴论》:“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
王冰 注:“膺俞者,膺中之俞也,正名中府,在胸中行两傍。”
晋 皇甫谧 《针灸甲乙经·胸自云门侠气户两傍各二寸下行至食窦凡十二穴》:“中府,肺之募也,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

分字解释


※ "膺俞"的意思解释、膺俞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膺俞”是一个较为冷僻的词语,其意思并不常见于现代汉语中。根据字面意思推测,它可能由“膺”和“俞”两个部分组成。

1. 意思:

“膺”字通常指胸、胸膛。

“俞”字在古汉语中可以指“通”、“通过”的意思。

因此,“膺俞”可能指的是胸前的通道或胸膛上的穴位。

2.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膺俞”这个词语,因此无法提供具体的康熙字典解释。

3. 出处:

由于“膺俞”不是一个常见的词语,无法确定其具体的出处。

4. 同义词:

胸口

胸膛

胸穴

5. 反义词:

背后

背部

6. 相关词语:

膺胸

胸背

胸臆

7.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膺俞”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词语,因此没有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8. 造句:

虽然无法确定“膺俞”的确切含义,以下是一个可能的造句:

“在古代医学中,‘膺俞’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穴位,按摩它有助于舒缓胸部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