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shī

国师


拼音guó shī
注音ㄍㄨㄛˊ ㄕ

繁体國師

国师

词语解释

国师[ guó shī ]

⒈  国家的军队。

⒉  王莽设置的职官。

⒊  太师的别称。

⒋  一国的师表。

⒌  指国子祭酒。

⒍  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北齐法常。

⒎  元、明、清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西藏、内蒙等)的上层僧侣。

引证解释

⒈  国家的军队。

《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 齐 之辱也。”

⒉  王莽 设置的职官。参见“四辅”。

《汉书·刘歆传》:“及 王莽 篡位, 歆 为国师。”

⒊  太师的别称。

《后汉书·赵典传》:“公卿復表 典 篤学博闻,宜备国师。”
李贤 注引 徐坚 云:“国师,即太师也。”

⒋  一国的师表。

《陈书·周弘正袁宪传赞》:“观其雅量标举,尤善玄言,亦一代之国师矣。”

⒌  指国子祭酒。 《梁书·王承传》:“俄转国子祭酒。

承 祖 俭 及父 暕 尝为此职,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

⒍  帝王封赐僧人的尊号。始于 北齐 法常。

《大宋僧史略》卷中:“北齐 有高僧 法常 …… 齐王 崇为国师。”
《景德传灯录·慧安国师》:“嵩岳 慧安 国师…… 武后 徵至輦下,待以师礼。”

⒎  元、明、清 亦用以敕封藏传佛教地区( 西藏、内蒙 等)的上层僧侣。

《元史·释老传·八思巴》:“中统 元年, 世祖 即位,尊为国师,授以玉印。”

国语辞典

国师[ guó shī ]

⒈  国家的军队。

《左传·襄公十八年》:「子殿国师,齐之辱也。」

⒉  一国的师表。

《后汉书·卷二七·赵典传》:「公卿复表典笃学博闻,宜备国师。」

⒊  王莽时设立的官名。

《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少阿、羲和、京兆尹红休侯刘歆为国师,嘉新公。」

⒋  六朝时称国子监祭酒为「国师」。

《梁书·卷四一·王承传》:「三世为国师,前代未之有也,当世以为荣。」

⒌  古代帝王对学德兼备的高僧所给予的尊称。

《景德传灯录·卷五·西京光宅寺慧忠禅师 》 :「时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云得他心慧眼,帝敕令与国师试验,三藏才见师,便礼 拜立于右边。」

英语teachers of the state

法语enseignants d'Etat

分字解释


※ "国师"的意思解释、国师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尽管在无数人迹罕至的地方风餐露宿了大半生,经历了数不尽鲜为人知的磨难,但是终于到达了大彻大悟的境界,所以大和尚在佛法上比国师都略胜一筹也就不足为怪了。

2.如今正当我大宋外攘内忧之际,外有西夏、金的觊觎,内有蔡京、童贯等‘六贼’煽权,又有国师林灵素妖言豁嘴,吾皇如今自封为‘道君’皇帝,每日只想做飘……

3.吕腾霄闻言顿时吓得一身冷汗吱吱唔唔说不出话来,这位国师大人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行事天马行空让人捉摸不透。

4.吕腾霄闻言顿时吓得一身冷汗吱吱唔唔说不出话来,这位国师大人一向神龙见首不见尾行事天马行空让人捉摸不透。

5.那众王与百官这才前来与国师见礼,一窝蜂围将上来,低头矮腰,与他交谈,将这矮小的老道淹没在人丛之间。

6.尽管在无数人迹罕至的地方风餐露宿了大半生,经历了数不尽鲜为人知的磨难,但是终于到达了大彻大悟的境界,所以大和尚在佛法上比国师都略胜一筹也就不足为怪了。

7.众人不明其中奥妙,见窦海光推荐苦智,苦智又推辞,还道是这二人在寒暄,白一氓就说道:正所谓当仁不让,大师武功精湛,我看这国师之位您就应了吧。

8.尽避在无数人迹罕至的地方风餐露宿了大半生,经历了数不尽鲜为人知的磨难,但是终于到达了大彻大悟的境界,所以大和尚在佛法上比国师都略胜一筹也就不足为怪了。

9.然而,在众教派斩钉截铁地要为国师吮痈舐痔时,京都一座寺院,一主持却并无表示,既不归顺,也不言明异议。

10.尽避在无数人迹罕至的地方风餐露宿了大半生,经历了数不尽鲜为人知的磨难,但是终于到达了大彻大悟的境界,所以大和尚在佛法上比国师都略胜一筹也就不足为怪了。


AI解释


词语“国师”的意思:

“国师”是指被国家或朝廷聘请为最高顾问的学者或宗教领袖,通常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影响力。在古代,国师往往是皇帝或朝廷的智囊,负责出谋划策,指导国家大事。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国师”的解释为:“国师,国家之师也。掌教化,辅政事,有德望者为之。”

出处:

“国师”这个词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国师作为一种官职或头衔,被广泛应用于各个朝代。

同义词:

“国师”的同义词有:国老、国宾、国士、国相、国公等。

反义词:

“国师”的反义词有:佞臣、奸臣、小人、奸细等。

相关词语:

与“国师”相关的词语有:师爷、谋士、智囊、顾问、国策、国是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一个与“国师”相关的网络故事是关于明朝国师刘伯温的。相传,刘伯温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谋士,他曾预言明朝的命运,并帮助朱元璋统一天下。在网络文学中,刘伯温被描绘成一个智慧与谋略并存的人物,成为“国师”的典型代表。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诸葛亮被誉为蜀汉国师,他的智慧和谋略为蜀汉立下了赫赫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