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子


拼音lì zǐ
注音ㄌ一ˋ ㄗˇ

荔子

词语解释

荔子[ lì zǐ ]

⒈  荔枝树的果实。

引证解释

⒈  荔枝树的果实。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荔子丹兮蕉黄,杂肴蔬兮进侯堂。”
宋 苏轼 《与吴秀才书》:“又致酒麵、海物、荔子等。僕岂以口腹之故千里劳人哉!”
清 金农 《咏频婆果》之二:“翻恨 炎州 鲜荔子,秪目风露不同生。”

国语辞典

荔子[ lì zǐ ]

⒈  荔枝的果实。

宋·苏轼〈新年〉诗五首之五:「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

分字解释


※ "荔子"的意思解释、荔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荔子”的意思:

“荔子”是荔枝的别称,指一种果实,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水果,味道甜美,营养丰富。荔枝的果肉鲜红多汁,口感细腻,是夏季常见的时令水果。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荔”字的解释是:“荔枝,果名。出岭南,形如鸡子,色如丹砂,味甘美。子,小也。”

出处:

“荔子”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提到“南越之荔,北燕之枣”,这里的“荔”即指荔枝。

同义词:

荔枝、丹荔、龙眼、桂圆、甜桃等。

反义词:

没有特别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荔枝味道相反的水果,如酸涩的酸梅等。

相关词语:

荔枝树、荔枝园、荔枝节、荔枝酒、荔枝核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荔枝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这首诗描绘了荔枝的美味和珍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荔枝的喜爱。

造句:

夏日炎炎,市场上的荔子新鲜上市,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