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客使


拼音kè shǐ
注音ㄎㄜˋ ㄕˇ

客使

词语解释

客使[ kè shǐ ]

⒈  外来的使者。

引证解释

⒈  外来的使者。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高其閈閎,厚其墙垣,以无忧客使。”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开皇 九年平 陈,元帅 晋王 以驛上露布,兵部请依新礼,集百官及四方客使于朝堂,内使令称有詔,在位者皆拜,宣露布讫,舞蹈者三,又拜。”

分字解释


※ "客使"的意思解释、客使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客使”的意思:

“客使”是指作为客人的使者,通常指派遣到对方国家或地区执行外交使命的官员或使者。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客使”可能被解释为远方来宾的使者,或者是执行外交任务的使节。

出处:

“客使”一词的出处没有明确的历史文献记载,但根据其含义,可以推测它在古代就已经存在,用于描述外交使节的活动。

同义词:

使者、外交使节、钦差、使臣

反义词:

叛使、逃使、敌使

相关词语:

外交、使节、朝贡、盟约、国书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客使”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丝绸之路”,这是一条古代的贸易路线,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在这条路线上,各国客使频繁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

造句:

在古代,我国的客使肩负着和平使命,穿梭于各个国家之间,促进了东西方的友好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