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ān

大端


拼音dà duān
注音ㄉㄚˋ ㄉㄨㄢ

大端

词语解释

大端[ dà duān ]

⒈  主要的部分;重要的端绪;大概。

故称恶者,心之大端也。——《礼记·礼运》
今略举大端,以喻吏民。——《后汉书·隗嚣传》

important part;

引证解释

⒈  主要的端绪。

《礼记·礼运》:“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
孔颖达 疏:“端谓头绪。”
毛泽东 《论持久战》三五:“依目前条件来看,战争趋势中的某些大端是可以指出的。”

⒉  谓事情的主要方面。

《后汉书·隗嚣传》:“新都侯 王莽,慢侮天地、悖道逆理……今略举大端,以喻吏民。”
唐 白居易 《三教论衡》:“略録大端,不可具载。”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记》第二节:“以上六者,仅举大端,自餘恶风,更僕难尽。”

⒊  本原。

唐 陈子昂 《谏政理书》:“元气,天地之始,万物之祖,王政之大端也。”

⒋  大抵,大约。

《西游记》第三五回:“那怪虽也能腾云驾雾,不过是些法术,大端是凡胎未脱,到於寳贝里就化了。”
《中国歌谣资料·小曲》:“河那边一只凤,我怎么叫他不应?大端是我亲人少缘分。”

国语辞典

大端[ dà duān ]

⒈  大抵、大概。

《西游记·第三七回》:「满朝官不能知,你年幼亦无分晓,禁你入宫,关了花园,大端怕漏了消息。」

分字解释


※ "大端"的意思解释、大端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刑大端着茶碗沉吟了片刻后开口道:“各位,我有些事情想单独跟陈师傅谈谈,还请大家行个方便。

2.今天的报告,只是荦荦大端,细节以后再讲吧。

3.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

4.民国初年,一二桀黠之徒,利用国民弱点,遂倡为无秩序之平等,无界说之自由,谬种流传,人禽莫辨,举吾国数千年之教泽扫地无余。求如前史所载忠孝节义诸大端,几几乎如凤毛麟角之不可多得也。袁世凯

5.今天的报告,只是荦荦大端,细节以后再讲吧。


AI解释


词语“大端”的意思:

“大端”指的是事物的根本、主要方面或关键部分。在描述问题时,强调的是问题的核心或主要矛盾。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大端”的解释为:“大,大也;端,头也。谓事物之根本也。”

出处:

“大端”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左传》。《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有:“吾闻之,大端者不可易也。”这里的“大端”指的是事情的根本原则,不可改变。

同义词:

根本

关键

本质

核心问题

反义词:

细节

偏颇

表面

相关词语:

本末

本质

核心问题

主要矛盾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大端”一词常被用来形容某个问题的核心或关键点。例如,在讨论某个技术问题时,人们可能会说:“这个问题的大端在于……”

用这个词语造句:

1. 在处理这个项目时,我们要抓住大端,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2. 他在分析问题时总能抓住大端,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对于这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要从大端入手,逐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