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òu

寇凫


拼音kòu fú
注音ㄎㄡˋ ㄈㄨˊ

繁体寇鳧

寇凫

词语解释

寇凫[ kòu fú ]

⒈  野鸭的一种。

引证解释

⒈  野鸭的一种。

《方言》第一“凡物盛多谓之寇” 晋 郭璞 注:“今 江 东有小鳧,其多者无数,俗谓之寇鳧。”
清 刘大櫆 《吴节妇传论》:“利禄之中人深矣,自中朝士大夫於持权秉势之地,疾趋如寇鳧,常甘心毁名节蒙耻辱以求之。”

分字解释


※ "寇凫"的意思解释、寇凫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寇凫”是一个比较冷僻的词汇,以下是对该词语的解释和相关内容:

意思:

“寇凫”指的是敌对的鸟类,常用来比喻敌人或者外来的侵扰。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寇凫”这个词语,但根据其构成字义可以推测,“寇”有敌人、侵略的意思,“凫”是指野鸭,因此“寇凫”可能指的是像野鸭一样的敌人,即侵扰者。

出处:

“寇凫”一词并没有确切的出处,但根据其字义,可能出自古代的文学作品,用以比喻敌对势力。

同义词:

敌寇、外敌、敌军、来犯之敌

反义词:

友军、盟友、内援

相关词语:

敌意、侵扰、战乱、边防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寇凫”这个词语较为冷门,目前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关联。

造句:

在古代的战争中,士兵们严阵以待,誓要将入侵的敌寇(寇凫)驱逐出境,保卫家园。

这个句子中,“寇凫”用来比喻入侵的敌人,表达了保卫家园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