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ǐ

镞矢


拼音zú shǐ
注音ㄗㄨˊ ㄕˇ

繁体鏃矢

镞矢

词语解释

镞矢[ zú shǐ ]

⒈  一种轻疾而锋利的箭。

⒉  指大箭头的箭。

引证解释

⒈  一种轻疾而锋利的箭。

《庄子·天下》:“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
《鹖冠子·世兵》:“出实触虚,禽将破军,发如鏃矢,动如雷霆。”
《吕氏春秋·贵卒》:“所为贵鏃矢者,为其应声而至。”
高诱 注:“鏃,矢轻利也。小曰鏃矢,大曰篇矢。”

⒉  指大箭头的箭。

《汉书·胶东康王刘寄传》:“淮南王 谋反时, 寄 微闻其事,私作兵车鏃矢,战守备,备 淮南 之起。”
颜师古 注:“鏃矢,大鏃之矢,今所谓兵箭者也。”

分字解释


※ "镞矢"的意思解释、镞矢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镞矢”指的是箭矢,即箭和箭杆的合称。它通常用于古代战争或狩猎的语境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镞”字解释为箭头,“矢”字解释为箭杆。两者合起来指的就是完整的箭。

出处:

“镞矢”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多用于军事、历史等领域的描述。

同义词:

箭、箭矢、矢、镞

反义词:

无明确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箭”相关的词语,如“弓”、“弩”等。

相关词语:

箭头、箭杆、弓箭、箭靶、箭术、射箭、战争、狩猎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百步穿杨”是一个与箭矢相关的典故,讲述的是古代神箭手纪昌的故事。据传,纪昌能够百步之外射中杨树的叶子,其箭术之精湛,令人称奇。

造句:

在古代战争中,士兵们紧握镞矢,英勇奋战,保卫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