黩礼


拼音dú lǐ
注音ㄉㄨˊ ㄌ一ˇ

繁体黷禮

黩礼

词语解释

黩礼[ dú lǐ ]

⒈  亵渎礼教。

引证解释

⒈  亵渎礼教。

唐 李翱 《陵庙日时朔祭议》:“与其黷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犹天地之相远也。”
清 钱大昕 《廿二史考异·北史一·魏本纪五》:“元魏 孝庄 始尊其父为 文穆皇帝,迁主太庙,而以 孝文 为伯考,此末季黷礼之事,不足为训。”

分字解释


※ "黩礼"的意思解释、黩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黩礼”:

意思:指败坏礼制,不遵守礼仪,滥用权力,贪图私利。

康熙字典解释:见“黩”,谓败坏礼制也。

出处:《左传·宣公十一年》:“黩礼之谓何?”

同义词:悖礼、违礼、毁礼

反义词:遵礼、守礼、礼敬

相关词语:礼仪、礼法、礼器、礼节、礼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暂时没有特别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但在历史文献中,“黩礼”一词多用于批评某些人的行为不端,违背了礼仪制度。

用这个词语造句:那位官员因为私欲膨胀,屡次黩礼,最终被贬职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