觊觎


拼音jì yú
注音ㄐ一ˋ ㄩˊ

繁体覬覦
词性动词

觊觎

词语解释

觊觎[ jì yú ]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后汉书·杨秉传》

covet; cast greedy eyes on; harbour aggressive designs against; long for; pretend to;

引证解释

⒈  非分的希望或企图。

《左传·桓公二年》:“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覬覦。”
杜预 注:“下不冀望上位。”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宗庙乏祀,社稷无位;羣凶覬覦,分裂诸夏。”
《旧唐书·崔元略传》:“时 刘栖楚 自为京兆尹,有覬覦相位之意。”
清 魏源 《庐山王文成公纪功碑歌》:“明 季中叶患尾大,爪牙覬覦强宗盟。”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中国 者, 中国 人之 中国 ……可容外族之赞叹,不容外族之覬覦者也。”

国语辞典

觊觎[ jì yú ]

⒈  希望得到不该拥有的东西。

《左传·桓公二年》:「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
《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宜绝横拜,以塞觊觎之端。」

分字解释


※ "觊觎"的意思解释、觊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两座巴比伦空中火力平台上的攻击手等着这些湛蓝海龙上钩,简直如大旱望云霓,色狼觊觎美少妇,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盼去把脖子都盼长了半尺。

2.皇帝三宫六院,锦衣玉食,皇权在握,生死予夺,令人敬畏,令人眼热,令人觊觎。

3.刘循是准备在这里颐养天年了,谁敢觊觎这基业,就是刘循最大的敌人。

4.于是,能容纳五六万人,所处之地,源力充沛的碧云女院,进入了雷家的视野中,特别是老院长李慧珍意外死亡后,整个雷家觊觎之心愈加强烈起来。

5.普京在发表年度国情咨文时说,俄罗斯不会寻求获得超级强国的称号,这一称号被理解为觊觎世界或者地区的霸权。

6.尽管淮西军的地盘已经被搜掠得差不多了,但是它北边的忠武军和宣武军,都在觊觎蔡州和颖州。

7.青丝一匹,白虹骤起,五十年惨淡风月,对酒相矜,觊觎窥觑,春梦无痕雪泥鸿爪去。

8.而三大圣地的五十名玄者也同熊族战士站在一起,此时的他们心中再没有对于兽王玄丹的觊觎之心,有的就只是对异族人的深恶痛绝。

9.我看他觊觎你那珍珠项鍊已久,如今既弄到手,绝不会完璧归赵!

10.真正的美丽,并没有让人嫉妒,也没有让人觊觎。而是毫无疑问的卑微。我就是如此。一看到他。自卑就渗到牙髓中去,隐隐作痛。连城雪


AI解释


词语“觊觎”的意思:

“觊觎”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渴望得到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或者非分之想。常用来形容对他人或他物充满贪婪和渴望,但又不敢公开表达或采取行动。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觊觎”的解释为:“贪望也。从见,吉声。吉,善也。见吉,贪望善也。”

出处:

“觊觎”一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跃于渊,或跃在渊。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觊觎之望,永保尔身。”这里的“觊觎之望”指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义词:

贪图、垂涎、觊觎、垂涎三尺、贪心、贪婪

反义词:

满足、知足、谦逊、无私、淡泊

相关词语:

觊觎之心、觊觎之念、觊觎之望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有许多关于“觊觎”的典故和故事,如“觊觎者不得其利”,意指那些贪婪的人最终会得不到应有的利益。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觊觎着邻居家的豪华别墅,却从未想过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这个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