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wèi

太尉


拼音tài wèi
注音ㄊㄞˋ ㄨㄟˋ

太尉

词语解释

太尉[ tài wèi ]

⒈  官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秦 至 西汉 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 汉 武帝 时改称大司马。 东汉 时太尉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历代亦多曾沿置,但渐变为加官,无实权。至 宋徽宗 时,定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但本身并不表示任何职务。一般常用作武官的尊称。 元 以后废。

国语辞典

太尉[ tài wèi ]

⒈  职官名。掌管军事。秦以太尉为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与丞相、御史大夫并称「三公」。汉初沿袭旧制,后改称为「大司马」,东汉时,仍称「太尉」。

⒉  对官员的通称。

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二·僧法恩》:「群凶谓事必成,至聚饮酒家,举杯劝酬,相呼为太尉。」

德语Taiwei; Kriegsminister (Qin)​ (S, Gesch)​, Taiwei; Oberbefehlshaber (S, Gesch)​, Taiwei; Oberstkommandierender (S, Gesch)​

分字解释


※ "太尉"的意思解释、太尉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壮志凌云,蓝图在手,汉武帝一即位就迫不及待地起用了两位重量级人物:窦婴为相,田蚡太尉。

2.如果你有心替你弟弟报仇,你要筹一笔钱,没有人会为了一只驴子去得罪太尉府的刀客。

3.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傍若无人,坐在中间。

4.高俅一怒之下,下令拿办他,高太尉的命令大相国寺也不敢再收留他,他只得仓皇的逃出了东京城,流落在江湖上。

5.话说“青面兽”杨志,因失花石纲被高俅高太尉逼迫到了“盘缠使尽”的困难地步,只好将祖传宝刀插了草标儿,上市去卖。


AI解释


词语“太尉”:

意思:

太尉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属于九卿之一,主要负责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或国防委员会主席。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关于太尉的解释是:“太尉,三公之一。秦置,秩中二千石,掌兵符。”

出处:

太尉的设立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后来成为汉代以后历朝的主要官职之一。

同义词:

三公、大司马、上将军

反义词:

相关词语:

武将、兵部尚书、将军、节度使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太尉”这个词语在网络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典故或故事,但与古代军事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可能与之有所关联。

造句:

在古代,太尉是掌管全国军事的最高长官,他必须具备非凡的智慧和勇猛。

例如:

“当年李靖以一己之力,助唐朝建立,被封为太尉,可见其才略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