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劬


拼音jī qú
注音ㄐ一 ㄑㄨˊ

繁体飢劬

饥劬

词语解释

饥劬[ jī qú ]

⒈  饥饿劳累。

引证解释

⒈  飢饿劳累。

唐 白居易 《题座隅》诗:“左右有兼僕,出入有单车,自奉虽不厚,亦不至飢劬。”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一:“烛下浊酒一杯已解飢劬,清琴一曲以调心气。”
飢饿劳累。饥,通“飢”。 晋 陶潜 《和刘柴桑》:“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

分字解释


※ "饥劬"的意思解释、饥劬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饥劬”:

意思:饥劬是指极度饥饿和疲乏的状态,形容人非常饥饿且身体极度疲惫。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饥”是指饥饿,“劬”是指劳累、疲乏。合起来就是形容非常饥饿和疲乏。

出处:

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由两个单字“饥”和“劬”组合而成的成语或词组,用于形容人的极度饥饿和疲乏。

同义词:

饥饿不堪

饥疲交加

饥疲欲绝

反义词:

饱食终日

精力充沛

神采奕奕

相关词语:

饥饿

疲惫

劳累

疲乏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饥劬”这个词语虽然不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成语,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艰苦的生活状态。例如,一些反映旧社会农民生活困苦的小说中,可能会用到这样的词语来描绘人物在饥饿和劳累中的状态。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军战士们经历了饥劬交加的考验,但他们依然坚韧不拔,最终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