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ányīng

樊缨


拼音fán yīng
注音ㄈㄢˊ 一ㄥ

繁体樊纓

樊缨

词语解释

樊缨[ fán yīng ]

⒈  络马的带饰。樊,马腹带;缨,马颈革。

引证解释

⒈  络马的带饰。樊,马腹带;缨,马颈革。

《周礼·春官·巾车》:“锡樊缨,十有再就。”
郑玄 注:“樊,读如‘鞶带’之‘鞶’,谓今马大带也。 郑司农 云:‘缨,谓当胸…… 玄 谓缨,今马鞅。’”
《诗·小雅·采芑》“鉤膺鞗革” 毛 传:“鉤膺,樊缨也。”
陆德明 释文:“樊,步干反。”
唐 鲍溶 《塞上曲》:“汉 卒马上老,樊缨空丝绳。”

分字解释


※ "樊缨"的意思解释、樊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樊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意思是指古代士兵或武官佩戴的腰带,通常由皮革制成,上面装饰有金属或丝线。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樊缨”条目解释为:樊,音翻,缨,音营。樊缨,即武官所佩之带,以皮革为之,饰以金线。

出处:

“樊缨”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如《史记》、《汉书》等。

同义词:

腰带、革带、金带、玉带等。

反义词:

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无缨”相对,即没有佩戴腰带。

相关词语:

樊会、缨络、缨络带、腰带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樊缨”一词较为冷门,网络上并没有特别著名的与之相关的故事或典故。

造句:

这位将军腰间樊缨闪烁,英姿飒爽,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