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ǎolìng

小令


拼音xiǎo lìng
注音ㄒ一ㄠˇ ㄌ一ㄥˋ

小令

词语解释

小令[ xiǎo lìng ]

⒈  短的词调。

因见柳花飘舞,便偶成一小令,调寄《如梦令》。——《红楼梦》

short lyric;

⒉  散曲中不成套的曲。

引证解释

⒈  指 晋 王珉。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王东亭 与 张冠军 善。

王 既作 吴郡,人问 小令 曰:‘ 东亭 作郡,风政何似?’”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曰:“王献之 为中书令, 王珉 代之。时人曰大小 王令。”
《晋书·王珉传》:“王珉 字 季琰,少有才艺,善行书……代 王献之 为长兼中书令。二人素齐名,世谓 献之 为 大令,珉 为 小令。”
后人亦用以借誉较年幼之善草书者。 唐 皎然 《陈家童子·草书歌》:“王 家小令草最狂,为予挥洒惊腾势。”

⒉  词体名。 唐 时文人于酒宴上即席填词,当作酒令,后遂称词之较短小者为小令。

唐 白居易 《就花枝》诗:“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小令尊前见 玉簫,银灯一曲太妖嬈。”

⒊  但词之称令者并非皆为小令。如“百字令”等。 宋 顾从敬 《草堂诗馀》谓以五十八字以内者为小令,今仍沿用,然无据。

清 朱彝尊 《<词综>发凡》:“宋 人编集歌词,长者曰慢,短者曰令,初无中调、长调之目,自 顾从敬 编《草堂词》,以臆见分之,后遂相沿,殊属草率。”

⒋  清 徐釚 《词苑丛谈·体制》亦谓不能以字数分小令、中调、长调。参见“小词”、“小调”、“小曲”。

⒌  散曲之一种。 元 人也称“叶儿”。体制短小,多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数大曲。但也有例外,如“带过曲”、“重头”等即为小令特殊形式。

元 芝庵 《唱论》:“成文章曰乐府。有尾声名套数。时行小令唤叶儿。”

⒍  民间小曲。犹言小调。参见“小曲”、“小调”。

元 周德清 《中原音韵》:“乐府、小令两途,乐府语可入小令,小令语不可入乐府。”
明 王骥德 《曲律·论小令》:“渠(指 周德清 )所谓小令,盖市井所唱小曲也。”
清 何琇 《樵香小记·郑风》:“其间男女狎邪之诗,亦如近代之杂曲小令,多悬拟想像,摹写艷情,不必实有其事。”

国语辞典

小令[ xiǎo lìng ]

⒈  一种词的体制。本为唐时文人宴饮中为助酒兴,即席填写以供演唱的歌词,故形式多短小紧凑。至宋演变成固定体制,字数在五十八字以内,为词中较短小者。

⒉  一种散曲的体制。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以别于套曲;偶而也有增长为带过曲、重 头者。

分字解释


※ "小令"的意思解释、小令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品唐诗宋词,弹元曲小令,传承千载文明新辉煌;读四书五经,诵百年经典,传递国学修身好风尚;庆和谐盛世,歌家园和谐,弘扬浩然正气壮国威!


AI解释


词语“小令”的意思:

“小令”是古代词的一种形式,指篇幅较短、韵律较为自由的词。它起源于唐宋,盛行于宋元,是词的早期形式,与后来的长篇词(如《满江红》、《水调歌头》等)相对。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小令”的解释可能涉及词的起源、特点等,但由于康熙字典是清代的一部大型字典,其解释可能较为简略。大致上,康熙字典可能会提到“小令”是一种短小的词体。

出处:

“小令”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具体作品如《花间集》中的许多词作,都是小令的典型代表。

同义词:

小词

小曲

反义词:

长调

相关词语:

词牌

调牌

词律

词韵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小令”是文学术语,并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可以联想到的是,古代文人墨客在诗词创作中,常常以小令来表达情感,这些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成为后人传颂的佳作。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宋代的词坛上,小令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深受文人喜爱,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便是小令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