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ng yǔ
注音一ㄥˊ ㄩˇ
繁体楹語
词语“楹语”的意思:
“楹语”,又称“对联”、“对子”,是指悬挂或刻在建筑物门框、柱子上面的对联,通常由两句对仗工整、韵律协调的句子组成,用以表达某种寓意或抒发情感。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楹语”的解释如下:“楹,堂前柱也。语,言也。楹语,即堂前柱上之言语,谓对联也。”
出处:
“楹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中提到的“堂前柱铭”,后逐渐演变为悬挂或刻在建筑物门框、柱子上的对联。
同义词:
对联、对子、楹联、柱联等。
反义词:
无特定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楹语”相对应的可能是无对联或柱子上无文字的情况。
相关词语:
对联、对仗、韵律、寓意、抒情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有关“楹语”的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可以提及一些与对联相关的趣事。例如,有关于古代文人墨客即兴创作对联的故事,以及一些地方民俗活动中,人们通过对联来展示才华、增进友谊的趣闻。
用这个词语造句:
春节期间,我家的门框上挂着一副寓意吉祥的楹语:“春回大地,福满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