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xiāo gǔ
注音ㄒ一ㄠ ㄍㄨˇ
词语“枵骨”的意思:
“枵骨”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指的是干瘪的骨头,形容人极度消瘦,骨瘦如柴的样子。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枵”字条下有“干瘪”的意思,而“骨”字条下有“人体支撑身体的硬组织”的意思。所以“枵骨”结合在一起,表示极度消瘦的骨头。
出处:
“枵骨”一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所出现,如《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有“枵骨如霜,魂魄归天”的句子。
同义词:
枯骨、瘦骨、骨瘦如柴
反义词:
丰满、丰腴、富态
相关词语:
骨瘦如柴、皮包骨头、瘦骨嶙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枵骨”一词在网络上可能没有特定的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它常用来形容极度贫困或饥饿的状态,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曾用“枵骨”来形容自己饥饿的样子。
用这个词语造句:
他因病久治不愈,身体日渐虚弱,最后只剩下一副枵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