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明粢


拼音míng zī
注音ㄇ一ㄥˊ ㄗ

明粢

词语解释

明粢[ míng zī ]

⒈  亦称“明齍”。亦称“明齐”。

引证解释

⒈  亦称“明齍”。亦称“明齐”。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

《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
《仪礼·士虞礼》:“嘉荐普淖,明济溲酒。”
《礼记·曲礼下》:“稷曰明粢。”
孔颖达 疏:“稷,粟也。明,白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惟某年太岁月朔日, 宋 天子某敢昭告於太社:谨因仲春、仲秋,祗率常礼,敬以玉帛,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香萁,嘉荐醴齐,备兹禋瘞,用伸报本。”

分字解释


※ "明粢"的意思解释、明粢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明粢”:

意思:明粢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指的是一种制作精良、光洁的粢饭,粢饭即用糯米或其他米类蒸煮而成的一种食品。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没有直接收录“明粢”一词,但根据字面理解,“明”意为光亮、清晰,“粢”指粢饭,因此“明粢”可以理解为光亮的粢饭。

出处:这个词语在古代文献中较为少见,具体出处难以确定。

同义词:精粢、粢饭、亮粢

反义词:粗糙的粢饭

相关词语:糯米、粢饭、炊饭、蒸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明粢”一词在文献中较为罕见,没有特定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

造句: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一锅明粢,象征着来年生活美满、富足。

请注意,由于“明粢”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上述造句可能略显生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