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óng

仪从


拼音yí cóng
注音一ˊ ㄘㄨㄥˊ

繁体儀從

仪从

词语解释

仪从[ yí cóng ]

⒈  仪卫随从。

引证解释

⒈  仪卫随从。

《南齐书·明帝纪》:“王子侯旧乘缠帷车, 高宗 独乘下帷,仪从如素士。”
《三国演义》第九回:“次日侵晨, 董卓 摆列仪从入朝,忽见一道人,青袍白巾,手执长竿,上缚布一丈,两头各书一‘口’字。”
明 王錡 《寓圃杂记》卷下:“士奇 惊起,朝服出迎,但见仪从充塞,香气絪緼,不知上所在,惟面北而拜。”
清 洪亮吉 《书毕宫保遗事》:“公以 李 故相也,不敢与钧礼,每日平明,即撤仪从上謁。”

国语辞典

仪从[ yí zòng ]

⒈  应礼仪所需的卫士或随从。

《南齐书·卷六·明帝本纪》:「王子侯旧乘缠帷车,高宗独乘下帷,仪从如素士。」
《三国演义·第九回》:「次日侵晨,董卓摆列仪从入朝。」

分字解释


※ "仪从"的意思解释、仪从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仪从”的意思:

“仪从”是一个复合词,由“仪”和“从”两部分组成。其中,“仪”指的是仪式、礼节,“从”则表示伴随、随从。因此,“仪从”整体上指的是随同某人或某事进行的礼仪或仪式及其随从人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于“仪从”的解释可能涉及礼仪随从的含义,但由于康熙字典的原文并未直接给出“仪从”一词的解释,以下是根据“仪”和“从”的解释推测的:

“仪”:仪式、礼节。

“从”:随从、伴随。

出处:

“仪从”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它可能是从古代的礼仪文化中演变而来,用于描述古代君王或官员出行时的随从礼仪。

同义词:

随从

仪仗

仪卫

反义词:

独行

无随从

相关词语:

仪容

仪态

仪礼

仪仗队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仪从”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网络上并没有直接与之相关的现代故事或典故。但在古代,有关皇帝或官员出行时的仪从队形和礼仪,可能会在历史记载或小说中被提及。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皇帝出行时,仪从队伍浩浩荡荡,仪仗鲜明,彰显了皇权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