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耆


拼音yī qí
注音一 ㄑ一ˊ

伊耆

词语解释

伊耆[ yī qí ]

⒈  见“伊耆氏”。亦作“伊祈”、“伊祁”。复姓。

引证解释

⒈  见“伊耆氏”。

⒉  亦作“伊祈”、“伊祁”。复姓。按:伊耆苟,《魏书·高祖纪上》作“伊祈苟”,一本又作“伊祁”。耆、祈、祁,三字同音。

宋 罗泌 《路史后纪·炎帝上》:“炎帝 神农氏,姓 伊耆,名 轨 ……其初国 伊,继国 耆,故氏 伊耆。”
《周礼·秋官·序官》“伊耆 氏下士一人” 清 孙诒让 正义:“《易·繫辞》 孔 疏引《帝王世纪》:‘ 帝尧 陶唐氏,伊祈 姓。’ 伊祈,即 伊耆,二者并无塙证…… 魏孝文 时, 魏怀州 民 伊耆苟 聚众於 重山 作乱。”

分字解释


※ "伊耆"的意思解释、伊耆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伊耆”:

意思:伊耆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部族名,也指这个部族的首领。在古代文献中,伊耆常与神农并称,代表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伊耆”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根据古代文献,可以推断其含义与上述解释类似。

出处:

“伊耆”一词最早见于《尚书》中的《尧典》。《尧典》是古代中国史书《尚书》中的一篇,记载了尧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同义词:

神农

伏羲

反义词:

由于“伊耆”是一个部族名,没有直接的反义词,但可以理解为与“异族”、“他族”等相对。

相关词语:

神农氏

黄帝

三皇五帝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伊耆”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虽然不是现代网络故事的直接来源,但它在古代神话传说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卦等故事都与“伊耆”有一定的关联。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的传说中,伊耆氏是农业文明的先驱,他们教民耕种,使得部落逐渐走向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