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ēizuò

危坐


拼音wēi zuò
注音ㄨㄟ ㄗㄨㄛˋ


危坐

词语解释

危坐[ wēi zuò ]

⒈  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引证解释

⒈  古人以两膝着地,耸起上身为“危坐”,即正身而跪,表示严肃恭敬。后泛指正身而坐。

《管子·弟子职》:“危坐乡师,颜色无怍。”
《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吴王 戄然易容,捐荐去几,危坐而听。”
吕延济 注:“危坐,敬之也。”
《新唐书·陆羽传》:“﹝ 羽 ﹞得 张衡 《南都赋》,不能读,危坐效羣儿囁嚅,若成诵状。”
吴组缃 《山洪》九:“三官 危坐在尾舱藳草堆上,无心无绪的。”

国语辞典

危坐[ wéi zuò ]

⒈  挺直身躯端坐。

唐·元稹《莺莺传》:「张生拭目危坐久之,犹疑梦寐;然而修谨以俟。」
《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只见帐上灯烛辉煌,曹操凭几危坐。」

端坐

分字解释


※ "危坐"的意思解释、危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老人正襟危坐,俨然似尊佛像。

2.我们村的支部*记是个退伍军人,他无论到哪里都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气场;在召集全村人开大会时,他正襟危坐、气势不凡,一派正直迷人的领导干部风范。

3.爸爸在客厅里正襟危坐,要求我把考试成绩单拿去,看来又要接受教育了。

4.他读经时,一定正襟危坐,表情肃穆。

5.秦枫推门而入,田鱼、赵师昀、陈八两这三人居然难得的没有研究苍老师,而是正襟危坐的坐在一张下桌子面前,似乎是在等秦枫回来。

6.不过也有不少记忆力好的同学胸有成竹地正襟危坐在椅子上,仿佛一百分非其莫属。

7.大臣们在那一阵不可思议,前所未有的喧闹声中,正襟危坐、呆若木鸡。

8.麦高调身姿,掸衣裳,不苟平时言笑,正襟危坐,克焦克躁,俨然一个等米下锅的绅士模样,是那种乡绅。

9.老人正襟危坐,俨然似尊佛像。

10.听了这话,他面上还是正襟危坐着,心里却翻来覆去不是滋味。


AI解释


词语“危坐”的意思:

“危坐”指的是坐得很端正、很稳重的样子,形容人坐姿端正,态度严肃。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危坐”的解释为:端正地坐着。

出处:

“危坐”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具体出处不详,但根据其意义推测,可能来源于对古代礼仪、宫廷仪态的描述。

同义词:

端正、正坐、端坐、正襟危坐

反义词:

歪坐、懒散、松懈

相关词语:

危坐之态、正襟危坐、端坐不语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危坐”的典故,可以联想到古代的宫廷礼仪。在古代,皇帝和官员在朝会时都需要危坐,以示对朝廷的尊重和对君主的敬畏。这一行为也成为了古代宫廷文化的一部分。

网络故事或典故:有一则关于清朝官员危坐的笑话,讲述了一个官员在朝会上危坐,结果因为紧张,不小心把茶杯打翻了。其他官员见状,纷纷笑了起来,但这个官员却因为危坐的规矩而无法动弹,尴尬地坐在那里。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重要的会议上,他总是危坐不动,显得格外严肃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