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屐


拼音yě jī
注音一ㄝˇ ㄐ一

野屐

词语解释

野屐[ yě jī ]

⒈  古人出游所穿的木底鞋。

引证解释

⒈  古人出游所穿的木底鞋。

唐 郑谷 《为户部李郎中与令季端公寓止渠州江寺偶作寄献》诗:“轻舟共泛花边水,野屐同登竹外山。”

分字解释


※ "野屐"的意思解释、野屐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野屐”的意思:

“野屐”指的是一种草鞋,通常由草、麻等天然材料编织而成,多用于行走于山林、田野等野外环境。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野屐”被解释为“草鞋,行走于野外的鞋”。

出处:

“野屐”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同义词:

草鞋、山鞋、野鞋

反义词:

皮鞋、胶鞋

相关词语:

野径、野径、野游、野味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野屐”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中提到的“野屐”,是诗人送别友人时所赠之物,寓意着对友人的祝福与期望。这个故事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成为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典故。

造句:

他穿着一双野屐,漫步在林间小道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