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至德


拼音zhì dé
注音ㄓˋ ㄉㄜˊ

至德

词语解释

至德[ zhì dé ]

⒈  最高的道德;盛德。

引证解释

⒈  最高的道德;盛德。

《易·繫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论语·泰伯》:“泰伯 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史记·商君列传》:“论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谋於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荀君 清识难尚, 钟君 至德可师。”

国语辞典

至德[ zhì dé ]

⒈  大德,崇高伟大的德性。

《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采诗以显至德,歌咏以董其文。」

⒉  南朝陈后主的年号(西元583~584)​。

⒊  唐朝肃宗的年号(西元756~758)​。

英语splendid virtue, majestic moral character, great kindness

分字解释


※ "至德"的意思解释、至德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日前,哥伦比亚队却在紧要关头取消了一场热身训练,因为该队队员的足球靴在从波兰至德国的途中不翼而飞。

2.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3.认为,孝顺父母,尊重兄长,是为人的根本,是天经地义的至德要道,是百行之本,万善之先。

4.吾虽鄙劣,尝闻道于君子,以平西之至德,宁可无授命之臣乎?假天长丧乱,九流浑浊,当与臧洪游于地下。


AI解释


词语“至德”的意思:

“至德”指的是最高的德行或道德,通常用来形容道德品质极高,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至德”条目的解释为:“至,极也;德,行也。言德之极也。”

出处:

“至德”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如《诗经》、《论语》等。其中,《诗经》中《大雅·文王》篇有“至德无疆,以配天地”之句。

同义词:

极德

崇德

高德

反义词:

恶行

不德

道德败坏

相关词语:

道德

德行

德性

品德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网络上,“至德”一词较少出现作为独立的故事或典故,但可以将其融入一些古代道德典范的故事中。例如,古代儒家思想中孔子被尊为“至圣”,他的言行被视为“至德”的典范。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孔子被视为道德的化身,他的言行被后人尊为“至德”,他的教诲至今仍影响着无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