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í qí
注音一ˊ ㄑ一ˊ
繁体夷齊
⒈ 伯夷和叔齐的并称。
⒈ 伯夷 和 叔齐 的并称。参见“夷叔”。
引《孔丛子·陈士义》:“夷 齐 无欲,虽 文 武 不能制。”
唐 李白 《梁园吟》:“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 夷 齐 事高洁。”
廖仲恺 《有感》诗:“扣马 夷 齐 思止暴,亡羊 臧 谷 共伤时。”
⒈ 伯夷与叔齐。
引《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一》:「高蹈风尘外,长揖谢夷齐。」
《文选·王襃·四子讲德论》:「夷齐耻周而远饿,文武不以卑。」
词语“夷齐”指的是伯夷和叔齐的并称,伯夷和叔齐是中国古代商末周初的两位著名贤人,以他们的高洁品德和忠贞不渝的气节而著称。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夷齐”条目解释为:“伯夷、叔齐,周朝人,齐国人,兄弟二人,以德行高洁著称。”
出处:
出自《史记·伯夷列传》。
同义词:
伯叔
伯夷叔齐
反义词:
贪污
败坏
相关词语:
伯夷
叔齐
贤人
忠臣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伯夷叔齐的故事,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他们不食周粟的故事。据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不道德的,因为他们曾侍奉商朝,不愿意接受周的封赏,最终他们选择隐居,不食周粟,最终饿死在首阳山。
造句:
在古代,伯夷叔齐的清高节操被后人传颂,他们的故事成为后人追求高洁品德的精神典范。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说:“他具有夷齐之节,不随波逐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