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ù qì
注音ㄇㄨˋ ㄑ一ˋ
⒈ 木制的符信或凭证。
⒈ 木制的符信或凭证。
引《新唐书·百官志一》:“凡有召者,降墨敕,勘铜鱼、木契,然后入。”
宋 周去非 《岭外代答·木契》:“猺人无文字,其要约以木契,合二板而刻之,人执其一,守之甚信。”
《宋史·兵志十》:“康定 元年,颁铜符、木契、传信牌。”
《辽史·仪卫志三》:“木契,正面为阳,背面为阴,閤门唤仗则用之。”
词语“木契”:
意思:木契是指古代一种用木头制成的契据,是古代民间或官府间用来证明债权、债务、买卖等关系的凭证。它通常由两半组成,双方各执一半,合在一起可以证明双方之间的契约关系。
康熙字典解释:康熙字典中可能没有直接解释“木契”的条目,但根据其字面意思,可以推测“木契”与“契”字有关,而“契”在康熙字典中解释为“刻木为记,以信人”,即用木头刻记号作为凭证。
出处:《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契者,刻木为信也”。
同义词:契据、木约、契券、信契
反义词:毁约、违约、废弃
相关词语:契约、合同、证书、凭证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由于“木契”是古代的凭证,所以与之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可能较少,但可以想象一些古代的民间故事,如借债还钱时展示木契以证明债务关系的场景。
用这个词语造句:
在古代,王老汉用那块传家的木契,证明了与张先生之间的土地买卖关系,确保了交易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