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chū shèng
注音ㄔㄨ ㄕㄥˋ
⒈ 亦作“出剩”。
⒉ 旧时百姓向官府纳粮,超出规定多交一定数量,称为出剩。名为防备损耗,实是加重剥削。
⒈ 见“出剩”。亦作“出賸”。旧时百姓向官府纳粮,超出规定多交一定数量,称为出剩。名为防备损耗,实是加重剥削。
引《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七年》:“江西 诸路州军体例,百姓纳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歛之臣,加耗之外,更要一斗。”
清 姚莹 《寸阴丛录·赋税加耗》:“国家钱粮加耗,其来已久,往时谓之出賸,犹今关榷之称盈餘也。”
词语“出剩”的意思:
“出剩”是一个汉语词汇,指的是超出需要或计划之外而剩余的。通常用于形容物品、资源等过剩的情况。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出剩”这个词语,但根据其构成词义,可以推测其与“出”和“剩”的词义相近。
出处:
“出剩”作为一个合成词,并没有特定的出处,它是根据“出”和“剩”两个词的用法组合而成的。
同义词:
超剩
多余
剩余
反义词:
缺乏
短缺
不足
相关词语:
出口
剩余价值
剩余物资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出剩”这个词语在网络故事或典故中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在讲述资源过剩或物品过多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语。
用这个词语造句:
“由于节日促销活动,这家商店的货物出剩严重,很多商品都堆放在仓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