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ànsòng

断讼


拼音duàn sòng
注音ㄉㄨㄢˋ ㄙㄨㄥˋ

繁体斷訟

断讼

词语解释

断讼[ duàn sòng ]

⒈  审理案件。

引证解释

⒈  审理案件。

《韩非子·内储说上》:“李悝 断讼以射, 宋 崇门 以毁死。”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郊祀必洞於礼,戎事必练於兵,田穀先晓於农,断讼务精於律。”

分字解释


※ "断讼"的意思解释、断讼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断讼”的意思:

“断讼”是指审理和裁决诉讼案件的行为。在古代,它特指官吏对民间纠纷和诉讼案件的审理判决。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对“断讼”的解释为:“断,决也。讼,争也。断讼,谓决断诉讼之事。”

出处:

“断讼”一词的出处较难确定,因为它是古代法律制度中的一个常用词汇,广泛出现在各类史书、法律典籍和文学作品中。

同义词:

审案

裁决

判决

断案

判决诉讼

反义词:

拖延

拖延不决

暂缓

拖延诉讼

相关词语:

诉讼

案件

官司

法官

刑律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在古代,断讼是官吏的重要职责,有很多关于断讼的典故和故事。例如,包拯断案的故事,讲述了他断案如神,公正无私,为民除害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一番仔细的审理,法官终于作出了公正的断讼,使双方当事人得以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