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wén

申文


拼音shēn wén
注音ㄕㄣ ㄨㄣˊ

申文

词语解释

申文[ shēn wén ]

⒈  行文呈报。

⒉  呈文。

引证解释

⒈  行文呈报。

《三国演义》第二回:“督邮归告 定州 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
《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况爷 将此事申文上司,无不夸奬大才,万民传颂,以为 包龙图 復出,不是过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县中恐有妖术生变,乃申文到 上党 节度使 高公 处,説他行径。”

⒉  呈文。

《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刘爷 做完申文,把 皮氏 一起俱已收监。”
《清会典事例·吏部·书吏》:“试期定於每年八月,攷试申文、告示各一道,论文义优劣,分别等第。”

国语辞典

申文[ shēn wén ]

⒈  行文向长官报告。

《三国演义·第二回》:「督邮归告定州太守,太守申文省府,差人捕捉。」

⒉  上呈长官的文书。

《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刘爷做完申文,把皮氏一起俱已收监。」

分字解释


※ "申文"的意思解释、申文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申文”的意思:

“申文”是指向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呈递的文书,通常用于请求批准、汇报情况、反映问题等。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并没有直接收录“申文”一词,但根据其构成,可以推测其含义。其中,“申”字有陈述、说明之意,“文”字指文书、文件,因此“申文”可以理解为向上级或有关部门陈述的文书。

出处:

“申文”一词的出处并不明确,但在古代文献中,常可见到类似的用法,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提到:“公使申文。”这里的“申文”指的是公使向有关部门呈递的文书。

同义词:

呈文

报文

汇报

请求

反义词:

拒绝

拖延

被驳回

相关词语:

文书

文告

公文

申述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关于“申文”的网络故事或典故并不常见,但可以想象一个场景:一位市民因房屋质量问题向政府部门申文,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最终得到了满意的答复。这个故事反映了民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的过程。

用这个词语造句:

为了解决小区绿化问题,物业管理部门向居民委员会申文,请求增加绿化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