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纪

词语解释
干纪[ gàn jì ]
⒈ 违犯法纪。语出《左传·襄公十三年》:“干国之纪,犯门斩关。”
⒉ 犹干系;责任。
引证解释
⒈ 违犯法纪。
引语出《左传·襄公十三年》:“干国之纪,犯门斩关。”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犯关干纪,莫不诛殛。”
《北齐书·王晞传》:“受爵天朝,拜恩私第,自古以为干纪。”
《清史稿·高宗纪一》:“王其严加约束,毋俾干纪。”
⒉ 犹干系;责任。
引《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虽然学问未充,养他一两科,年还不长,且脱了 鲜于同 这件干纪。”
《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这门上是我的干纪,出入都是我通禀。”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请把门房锁了,不然,丢了东西是小的们的干纪。”
国语辞典
干纪[ gān jì ]
⒈ 违反法纪。
引《文选·潘勗·册魏公九锡文》:「犯关干纪,莫不诛殛。」
《文选·干宝·晋纪总论》:「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之事乎?」
⒉ 责任、关系。
引《喻世明言·卷四〇·沈小霞相会出师表》:「这门上是我的干纪,出入都是我通禀,你却说这等鬼话。」
《警世通言·卷一八·老门生三世报恩》:「虽然学问未充,养他一两科,年还不长,且脱了鲜于同这件干纪。」
分字解释
※ "干纪"的意思解释、干纪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干纪”的意思:
“干纪”一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干预或改变历法、制度等,具有重大的影响或作用。在现代汉语中,有时也用来比喻对某一领域或事物有重大的干预或改变。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干纪”并未作为一个独立的词条收录,但可以从其构成来推测其含义。其中,“干”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有“干预”、“违背”之意,“纪”字则有“制度”、“历法”之意。因此,“干纪”可能是指违背或干预制度、历法。
出处:
“干纪”这个词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出处,它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可能在不同的历史文献或故事中有所体现。
同义词:
干预、改纪、乱纪、破纪
反义词:
守纪、遵纪、守制、遵纪守法
相关词语:
改朝换代、破旧立新、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干纪”是一个较为古老的词汇,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一些历史小说、影视作品或网络文学中,可能会出现类似“干纪”的情节,如描述某位英雄或政治家改变时代规则,推行新的制度。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皇帝力排众议,毅然决然地干纪,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相关词语
- kuài gān qī快干漆
- jiǎng gàn dào shū蒋干盗书
- gàn jiàng干将
- méi gān cài梅干菜
- gān jìn干尽
- gān shī干尸
- zhú gàn gōng竺干公
- jì nián纪年
- zǒng gàn总干
- gān zhī干支
- shí gàn实干
- gān cuì干脆
- ān gàn闇干
- jī gān基干
- zuàn gàn钻干
- gān dǎ lěi干打垒
- dà gàn大干
- bǐng gān饼干
- zhěng dùn gàn kūn整顿干坤
- dān gàn单干
- méi gàn jìng没干凈
- lǎo gān bù老干部
- gàn bù干部
- xiǎo gàn wǔ小干仵
- yī gān èr jìng一干二净
- bái gān ér白干儿
- gān gān jìng jìng干干净净
- wēi gàn bì shī煨干避湿
- gàn xiào干校
- ān gàn安干
- bāo gān zhì包干制
- zhū gān yù qī朱干玉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