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shì

节士


拼音jié shì
注音ㄐ一ㄝˊ ㄕˋ

繁体節士

节士

词语解释

节士[ jié shì ]

⒈  有节操的人。

引证解释

⒈  有节操的人。

《韩诗外传》卷十:“吾闻之,节士不以辱生,遂奔敌杀七十人而死。”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王毂》:“轂 亦大节士,轻财重义,为乡里所誉。”
清 蒋士铨 《桂林霜·遣遁》:“就是屠肠抉舌成何济,説甚么节士临边听鼓鼙。”

国语辞典

节士[ jié shì ]

⒈  节烈之士。

《汉书·卷七八·萧望之传》:「望之欲自杀,其夫人止之,以为非天子意。望之以问门下生朱云。云者好节士,劝望之自裁。」

分字解释


※ "节士"的意思解释、节士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笔力千钧,以浪漫主义的笔调刻画了节义之士意气风发、顶天立地的气概,写出了节士发奋报国、立志灭敌的志向。


AI解释


词语“节士”的意思:

“节士”是指有节操、有气节的人,特指那些在危难时刻能够坚守道德原则、不屈服于恶势力的人。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节士”并没有单独的条目,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理解为有节操的士人。

出处:

“节士”一词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献,特别是在描述那些在道德和忠诚方面表现出色的人物时常用。

同义词:

忠士

忠臣

忠勇之士

忠贞之士

反义词:

贪官

贪污犯

奸臣

叛徒

相关词语:

忠孝

忠义

勇敢

坚贞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节士”这个词语常与历史上的忠臣义士联系在一起,如关羽、岳飞等。例如,关羽被尊为“武圣”,他的一生被后人传颂为忠义节士的典范。

造句:

在面临生死抉择的关键时刻,他选择了坚守信仰,成为了后世传颂的节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