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徒刑


拼音tú xíng
注音ㄊㄨˊ ㄒ一ㄥˊ
词性名词

徒刑

词语解释

徒刑[ tú xíng ]

⒈  刑罚名。将罪犯拘禁于一定场所,剥夺其自由,并强制劳动。其名始于北周。今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

imprisonment; prison sentence;

⒉  服刑期。

判十年徒刑。

term of imprisonment;

引证解释

⒈  刑罚名。将罪犯拘禁于一定场所,剥夺其自由,并强制劳动的刑罚。其名始于 北周,并列入“五刑”之一。年数为一至五年, 隋 改为一至三年, 唐、宋、元、明、清 因之,惟刑等有所不同。今分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两种。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期限为六个月以上十五年以下,但在数罪并罚或死缓减为有期徒刑时,可到二十年。

《周礼·秋官·司圜》:“司圜掌牧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
按,此即后世的徒刑。 《隋书·刑法志》:“﹝ 北周 《大律》﹞三曰徒刑……四曰流刑。”
《唐律疏议·名例一·徒刑五》:“徒刑五:一年,赎铜二十斤;一年半,赎铜三十斤;二年,赎铜四十斤;二年半,赎铜五十斤;三年,赎铜六十斤。”

国语辞典

徒刑[ tú xíng ]

⒈  对犯人依法监禁,并令其服法定的劳役。法律上分为有期、无期两种。

英语prison sentence

德语Freiheitsstrafe (S)​

法语réclusion criminelle

分字解释


※ "徒刑"的意思解释、徒刑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几个月后,在这所城市最后一次社会治安专项治理严打公判大会上,白脸被课以重典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他哥哥老炮也因为包庇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2.男人的第七根肋骨是女人,第八根是幻想。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就住在幻想里,住在海市蜃楼里。慢慢苍老,直到死亡,蛆虫饿着,张着嘴,等着他们的尸体。蜘蛛

3.为了发泄私愤,他对那位秉公执法的税务干部造谣中伤,结果以诬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4.今年年初,王华因入室盗窃被判有期徒刑7年,被押送至白茅岭监狱服刑改造,刚进监狱的王华极其暴躁,几乎每个星期都有违纪行为。

5.一个国家居然会眼看着挨饿受冻的女人为了偷过两角六分钱的咸肉或是破衣服而被处绞刑,孩子们被迫离开他们的母亲,男人们被迫离开他们的家属,他们只是为了类似的小小过失,就被流放到天涯海角,服长斯的徒刑——我们不得不想念对于这样一个国家,“文明”这两个字是不大适用的。马克·吐温

6.第二百五十三条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7.近日,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判决了一起诽谤他人案件,中储公司洛阳分公司原总经理朱勇,因散发小字报造谣诬蔑他人,被判有期徒刑一年两个月。

8.世界保健日,法庭宣判:根据朋友法,判处你身体健康无期徒刑,剥夺痛苦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全部孤单烦闷,任何人无权上诉,即刻执行!

9.男人的第七根肋骨是女人,第八根是幻想。被判无期徒刑的犯人就住在幻想里,住在海市蜃楼里。慢慢苍老,直到死亡,蛆虫饿着,张着嘴,等着他们的尸体。

10.为了发泄私愤,他对那位秉公执法的税务干部造谣中伤,结果以诬陷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AI解释


词语“徒刑”的意思:

徒刑是指法院依法判决的刑罚,是指剥夺犯罪分子的自由,在一定期限内使其服刑的刑罚方式。徒刑包括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

康熙字典解释:

康熙字典中没有对“徒刑”一词的直接解释,因为“徒刑”作为一个法律术语,出现于清朝以后。康熙字典主要收录了古汉语的词汇,而“徒刑”作为一个较晚出现的法律术语,并未被收录。

出处:

“徒刑”作为法律术语,最早出现在《唐律疏议》中,但作为一个独立词汇,其使用历史并不长。

同义词:

刑期

服刑期

监禁期

反义词:

赦免

无罪释放

相关词语:

有期徒刑

无期徒刑

缓刑

减刑

假释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网络上有关“徒刑”的故事或典故不多,但有一些与法律、监狱相关的故事,可以间接关联到“徒刑”这个概念。

例如,有关于某人因犯罪被判有期徒刑,在服刑期间通过积极改造,最终获得减刑的故事。

用这个词语造句:

经过审理,法院依法判决被告人犯有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被告人被送进了监狱,开始了他的徒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