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部


拼音yí bù
注音一ˊ ㄅㄨˋ

繁体儀部

仪部

词语解释

仪部[ yí bù ]

⒈  明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

⒉  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引证解释

⒈  明 初礼部所属四部之一。

《明史·职官志一》:“初, 洪武 元年置礼部。六年设尚书一人,侍郎二人。分四属部:总部、祠部、膳部、主客部……二十二年改总部为仪部。二十九年改仪部、祠部、膳部为仪制、祠祭、精膳,惟主客仍旧,俱称为清吏司。”

⒉  用为对礼部主事及郎中的别称。

清 全祖望 《梨洲先生神道碑文》:“荐绅则 金坛周 仪部 鑣 实主之。”
清 全祖望 《明太傅大学士张公神道碑侧记》:“仪部甫受一命於荒朝,舍生恐后,其有光於师门,不亦大乎!”

分字解释


※ "仪部"的意思解释、仪部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仪部”:

意思:古代官名,掌管礼仪、学校、科举等事务的部门。

出处:《周礼·天官·仪官》:“掌其礼仪,辨其等列,正其位序。”

同义词:礼部、仪曹

反义词:刑部、户部

相关词语:仪卫、仪范、仪态、礼仪

网络故事或典故:关于“仪部”的具体网络故事或典故较少,但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可见到“仪部”相关的描写,如《红楼梦》中对贾府中仪部的描写。

造句:在古代,仪部负责管理全国的学校和科举事务,以确保国家礼仪和人才的选拔顺利进行。

例句:当时,仪部尚书李之仪为了选拔人才,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使得士人有了更多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