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ānlún

三伦


拼音sān lún
注音ㄙㄢ ㄌㄨㄣˊ

繁体三倫

三伦

词语解释

三伦[ sān lún ]

⒈  指君上、有司、近臣,各自的表率作用。

引证解释

⒈  指君上、有司、近臣,各自的表率作用。

《孔子家语·入官》:“君上者,民之仪也;有司执政者,民之表也;邇臣便辟者,羣僕之伦也。故仪不正则民失,表不端则百姓乱,邇臣便辟,则羣臣污矣。是以人君不可不敬乎三伦。”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四极未亏,三伦不易。”

分字解释


※ "三伦"的意思解释、三伦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AI解释


词语“三伦”是指三种基本的社会伦理关系,通常指的是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关系。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伦”字解释为伦理、顺序、类等含义。而“三伦”则没有直接的解释,但可以根据“伦”的含义推测,“三伦”应是指三种基本的社会伦理秩序。

出处:

“三伦”这个概念并非出自某一部具体文献,而是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概念,尤其在《礼记》中有所体现。

同义词:

三纲

礼义

反义词:

无伦

不义

相关词语:

君臣之伦

父子之伦

夫妇之伦

礼教

仁义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三伦”在现代社会中并不常被提及,但可以联想到古代的一些故事,如《左传》中提到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些都是对“三伦”的体现。

造句:

在古代社会,遵守三伦是每个人的基本道德准则,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品行,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