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治迹


拼音zhì jì
注音ㄓˋ ㄐ一ˋ

繁体治蹟

治迹

词语解释

治迹[ zhì jì ]

⒈  政绩,施政的事迹。

引证解释

⒈  政绩,施政的事迹。

《汉书·韩延寿传》:“丞掾数白:‘宜循行郡中览观民俗,考长吏治迹。’”
《后汉书·栾巴传》:“荆州 刺史 李固 荐 巴 治迹,徵拜议郎,守光禄大夫。”
《三国志·魏志·贾逵传》“允,咸熙 中为中护军”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杨沛传》:“﹝ 沛 ﹞累迁 九江、东平、乐安 太守,并有治迹。”
王闿运 《<桂阳州志>序》:“刘祀 名宦,治迹已泯。”

国语辞典

治迹[ zhì jī ]

⒈  有迹可循的施政步骤和成绩。

《汉书·卷七六·韩延寿传》:「宜循行郡中,览观民俗,考长吏治迹。」

分字解释


※ "治迹"的意思解释、治迹是什么意思由组词百科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AI解释


词语“治迹”的意思:

“治迹”一词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在古代文献中,它指的是治理国家的政绩或事迹。它可以理解为治理国家所留下的成效和痕迹。

康熙字典解释:

在《康熙字典》中,“治”字有多种解释,其中之一是指治理国家;“迹”字则是指痕迹或事迹。因此,“治迹”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可能是指治理国家的成效或留下的痕迹。

出处:

“治迹”一词的出处较为广泛,可以在古代的史书、文学作品中找到。例如,在《史记》中可能会提及某位皇帝或政治家的治迹。

同义词:

政绩

治效

成绩

功绩

反义词:

失政

乱政

败绩

相关词语:

治理

治理能力

治国方略

治世

与这个词相关的网络故事或典故:

由于“治迹”较为古老,没有特别著名的网络故事或典故与之直接相关。但在讲述历史人物或事件时,可能会提到他们的治迹作为评价他们的标准。

用这个词语造句:

这位皇帝在位期间,其治迹深得民心,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